讲段子开黄腔“污文化”污染中小学生

不知从何时起,“污”成了一种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人进行在线调查,数字显示,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污文化”确实正在青少年之间传播、流行开来。

数据:“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所谓的“污”,从字面来看就是不干净。延伸到当下,“污”主要是指一些露骨、污秽、容易引发联想的言辞或行为,通常与“性”有关,比如“荤段子”、带有色情意味的图片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64.3%的受访者会使用“污”的词语。此外,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调查:“污文化”已在中小学生中扩散

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担忧是否真实存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中小学生。

“采访他,他最污。”郑州市某中学门口,两个男孩告诉记者,平时和同学们在一起,确实会说一些比较“污”的话。他们坦言,主要是受网络的影响。

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受到影响。上小学五年级的鹏鹏告诉记者,从四年级开始,班上就有男生开始从网上学“黄段子”来讲,还有些淘气的男生还喜欢用很“污”的话骂人。

记者了解到,虽然“污文化”影响的主要是男孩,但不少女孩也间接受到困扰。“我们班有的男孩会讲一些很‘污’的段子,说他吧,他会说我们‘懂得多’,不说吧,也很尴尬。”正在上初一的涵涵说。

 原因:网络、媒体渲染+青少年自身特点

“污文化”为何会在青少年中形成影响?

郑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表示,首先,“污文化”的流行和网络上开放的言语有关系;其次,一些综艺节目大尺度地表达,以及明星不良示范,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污文化”的传播。“这会让孩子们觉得,这种行为很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

就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而言,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都处于性意识萌发阶段,但又缺乏正常的了解、宣泄的渠道,言语上的“污”其实是一种压抑之下的反击和发泄。

此外,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叛逆、希望引起人注意等特点,他们会认为,“污”是一种另类,一种潮流,甚至会通过相互“比污”,来彰显个性。

建议:政府、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去污”

“任由‘污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肯定是不好的,会影响孩子价值观以及对美丑的判断。”袁林方说。

如何避免这一现象?袁林方说,从大的层面来说,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传播内容的监管,净化语言环境,形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就学校而言,重视文明语言的推广,可以在学校贴一些“请讲文明语”等宣传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重要的,要出台文明用语规范,“这个规范一定要细化,具有引导性,不能是泛泛而谈的。”

家长方面,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言语不当的地方,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其次,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试着用不同方法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体育、集体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其阳光、健康、向上地成长。(牛洁)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