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推翻拓朴原理 揭露物质的秘密

一般物质形态通常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以水为例,水在特定温度会变成冰、水和水蒸气,这种形态称为“相”(phase),而形态转变则为“相变”(phase transition)。但其实除了上述3种形态,物质在极高温或极低温时,还会变成“等离子体”、“量子凝聚态”等奇异形态。而3位得奖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利用数学上的拓朴原理来解释物质相变。

索利斯及科斯特利茨识于1970年代,当时的理论认为薄层(thin layer)不会出现超导和超流现象。两人成功推翻了流行理论,证明超导能够在低温下发生,并解释了它在温度升高时消失的机制及相变,获命名为“科斯特利茨-索利斯相变”。

至1980年代,索利斯结合拓朴学与量子霍尔效应,成功解释一项实验,即超薄导电层中的电导系数何以被精确测量到整数,及这些整数的拓朴性质。而在大约同一时间,霍尔丹发现透过拓朴学概念,来理解某些物质的小磁体链的性质。

过去10年里,3人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发展,拓扑材料不仅有望应用于新一代的电子产品及超导体中,而且亦可能促成量子电脑的面世。

1 2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