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终身没走不出恋父的情结

像张爱玲这样性格的女孩子,与继母相处好是很难的。继母刚嫁到她们家里的时候,是想和张爱玲搞好关系的。继母知道张爱玲的身材和自己差不多,就带了很多自己年轻时候穿的衣服给张爱玲。从此张爱玲穿继母旧衣服的这种委屈感影响到了她的一生。她以后拿到第一笔稿费,就是要给自己买口红,买衣服,她以后到了美国也是给自己买了无数非常鲜艳的衣服,她几乎是不可能穿出去的衣服。其实都是对过去穿继母旧衣服的一种报复,一种宣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爱玲在父亲的爱被别人夺走以后,她就会形成了一个病态的人格特征。所以她和她继母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可能缓解的。

在1938年的时候,她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她是想到香港去读大学的。正好是日本人打进上海,张爱玲的家离苏州河特别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炸弹的声音。张爱玲就感到很害怕,她妈妈就跟她说你要不就是来我这边住几天,避避风头。于是张爱玲就在妈妈那里住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以后她回家,那天是吃晚饭的时候,张爱玲进门正好她的继母从楼上下来,当时张爱玲还记得家里的情形,因为天还是比较热的,家里的竹帘子是放了下来的,在客厅里面有一个金鱼缸,金鱼缸里面的鱼都已经死光了,但是金鱼缸上面鲜艳的水草还在,张爱玲那天一进门时的情形,一直到她七十岁的时候还是历历在目:孙用蕃就问:“你到哪里去了,出去了那么多天。”张爱玲就说,“我到妈妈那里去了”。继母就说:你住到妈妈那里去,应该跟我说一声。张爱玲说,我跟爸爸说过了,那继母本来是不愉快,这下是生气了,她就说,那你从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了。她的继母当时也是非常本能“唰”的一下,就是一个耳光。张爱玲也是本能“唰”的一下,就还了一下继母耳光。当时张爱玲的继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养女会反抽她一个耳光。她就发了疯地冲到二楼,就去找张爱玲的父亲了,你女儿打我了。张爱玲父亲当时是刚吸完鸦片,就听到继母披头散发哭着跑上来,张爱玲的父亲当时也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不成体统,然后就开始打张爱玲。张爱玲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打她,父亲一直是最爱她的,最疼她的,这一次她觉得父亲打她就是彻底背叛了自己。所以张爱玲气得就大喊大叫,说我要报警。她的父亲更加生气,将张爱玲关押了起来。这件事对张爱玲一生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一生都在不断书写自己的委屈。

首先她在英文报上用英文写了一篇《这是什么样的家庭》,然后她就是在她的自传体散文《私语》里面第二次写;第三次就是在她的小说《半生缘》里面。第四次是她七十年代写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她在这部小说里面,又一次把自己被父亲关押的这个情节,又涂抹了一次。所以我们说张爱玲前二十年全部的生活经历是她创作的一个生命的原乡,她日后所有的书写其实都是为了宣泄恋父情结的得不到回报,都是对自己自恋的那种特殊人格的一种自我安慰。所以张爱玲自己也说,我不断地舔着伤口,舔着舔着对伤口也有感情了。所以这个伤口就伴随她一生,永远地出现在她的作品里面。

通过《心经》《茉莉香片》这两部作品,非常明显看到了。至于张爱玲其他的很多作品《第一炉香》《多少恨》,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这个里面都是没有母亲的,都是只有父亲,并且在这个里面,女主人公都是只能爱上中年男人的,就是具有父爱一样的男人,她是没有办法和青春勃发的男人在一起相处的。张爱玲的恋父情结,成了她永远都不能解开一个死结。

1 2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