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婚 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最后的女儿国)

泸沽湖,这颗群山烘托中的明珠,镶嵌在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交界的地方,是一个人称“女儿国”的地方。这里的人所过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她们保留的风俗习惯,比祖母的祖母讲的故事还要古老。

雪山、湖泊、香格里拉;山茶、杜鹃、兰花,小桥、流水、人家,大研古城,美丽如画——

月亮才上西山头,

你何须慌慌地走?

人世茫茫难相爱,

相爱就该到永久。

火塘是这样温暖,

我是这样温柔;

阿哥喂阿哥喂,

你离开阿妹走他乡,

他乡只有忧愁……

所有来到泸沽湖的人,都喜欢探究她们自由的婚姻方式。这里“女不嫁,男不婚”,个人随自己的喜好自由地结交“阿注”,也就是异性朋友,男“阿注”每天夜里到女方家过夜,称为“走婚”,天一亮又返回母亲的家中,不论相隔多远也长年奔波,乐此不疲。生了孩子归女家抚养,而经济上互不关联,有些甚至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

泸沽湖湖畔的对歌好手

摩梭妇女是这个民族母系大家庭中的主要角色。她们承担着一家之主的责任,安排生产、掌管经济、照顾老少、生儿育女。虽然有沉重的负担压在她们身上,但精神爽朗,处处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气概,她们的神态难见一丝羞怯,妇女年纪再大没有人弯腰驼背、唉声叹气,至于年青的姑娘,哪里有她们,哪里就有一串笑声和歌声。摩梭女子13岁就要举行“成丁礼”,当绣着花边的白裙穿戴完毕时,她们就成人了,再长到十七、八岁。就撵她们住在楼上(也叫花楼),自己去交“阿注”。

这里含苞待放的姑娘有自己择偶的独特方式,春心萌动的小伙子总是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摩梭族的走婚习俗让我们这些城市里的“文明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前卫”的同居形式。阿夏(摩梭族女孩子)到了十六七岁便可以自由选择心上人:阿注(摩梭族小伙子),双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之后,阿注征得阿夏同意才可以住进女孩子的花楼。如果一起生活感情不和,阿注就要主动搬出花楼,而且不允许带走任何东西。实际上,阿夏对自己的婚姻幸福是很慎重的,她们不会轻易与男子交往,也只与真正心相爱的人生子育女,一旦找到终身的归属便全心全意地安定下来。但如果遇到了负心人或感情破裂,她们决不委曲求全,毫不犹豫断绝关系,继续寻觅真爱。所以云南十八怪——背着娃娃谈恋爱,指的就是这种敢爱敢恨的个性。

泸沽湖畔牵马的摩梭族妇女

与摩梭族相比,他留人(彝族支系)要显得保守一些。小姑娘到了快成年的时候,父母会为其搭一个青春棚。棚壁有一个小洞,男生可以通过这个洞传递爱意和信物。如果小姑娘对小伙子印象不错,就收下礼物,邀请他进棚过夜。这一夜双方只准交谈,虽躺在一张床上,但必须和衣而睡。女孩子一共要请七个小伙子入棚(俗称“过七关”),才可以通过成人仪式的考验,正式谈恋爱。这该叫他留人的“试婚”吧。据说,这是为了让女的有更多选择余地,不至于日后对自己的婚姻后悔不满。这样做,是不是有相当的合理性呢?

关于美丽的泸沽湖传说,人们已听得太多,其实有许多游客完全是为一睹那里母系社会的“走婚制”而去的。一位附近地方报纸的总编曾叹到:“打不进去”。仿佛游泸沽湖,并不为潋滟湖光,就为着“打进去”,也去走走婚,尝尝鲜。然而,有许多这样目的的游客,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如果你不是一个执意要在尘世寻找天堂的人,你就会在泸沽湖细细品味,我们的祖先怎样相爱和劳动,怎样度过一生,然后坦然告别这个世界。

说到“走婚”,有的传说总是有点离谱,甚至把摩梭人的“走婚”说得很放浪。其实摩梭人的“走婚”是有说法的,在悄悄恋爱阶段,小伙子串到姑娘住的花楼是秘密进行的,也叫“翻花楼”,再往以后,两情相悦,关系固定或公开化了,男阿注才开始夜夜走婚,而且走婚时是相对固定的。对于成年男人来说,固然他们生活的比较自在,晚上“走婚”串“阿注”,享受柔情蜜意,天亮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但他们只能以舅舅的身份参加社会及家庭活动,年老后靠母系家庭为他们养老送终。

玉龙雪山说过,你在山上等我,

啊瓦嘞,

在山上静静地等着我,咦次啊咦哟,

等我来到森林中,把美丽的鲜花插满头,

等我来到草地上,把白白的母鹿赶上坡,

啊啦瓦嘞。

金沙江水说过,你在江边等我,

在江边悄悄地等着我,咦次啊咦哟,

让我把美丽的新娘背回家,

让我们化作天上洁白的云朵,

啊啦瓦嘞。

——《玉龙情歌》

泸沽湖,母亲湖,你养育了一代代儿女。千百年来,这里没有水灾与旱灾,没有征伐和杀戮。更为奇特的是,千百年前就在封建文明社会中消失殆尽的母系家庭形式,却牢牢的在她们生活中保持着主要地位。她们自由相爱,自由结合,自由分离,没有几千年因袭的重担,没有繁复的清规戒律,她们的生活象天上洁白的云朵一般纯洁,象诗一般充满浪漫色彩。摩梭女儿的人性魅力,不能不使我们倍感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文/王若谷)

东方古老神秘的“女儿国”轻启面纱,便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猎奇探胜者。1992年,高原明珠泸沽湖正式开始接待国内外游客,短短几年间,她便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名扬天下。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泸沽湖是岩溶作用影响的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水位高程为2690.75m,湖面面积48.45km2。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诸多岛屿,湖泊四周群峰怀抱,蛾黛湾环,烟波百里,湖水清澹,湖光山色,相互交辉,宛如仙境。

现代文明发展至今,仍存在老人被遗弃、两性权力不均、刑事犯罪,人际关系淡漠,家庭烦恼等社会问题。而至今仍处于母系社会的摩梭人,却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问题。遗憾的是摩梭人常常被误解,他们的风俗要么被视为落后愚昧,要么被看作无须负责的滥情,最近,记者专程探访了神秘的”女儿国”,揭开摩梭人奇特的风俗习惯,或许会给自以为文明的现代人很多启示。

在摩梭人的传统大家庭中,祖母、舅舅们、妈妈们、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这是阿客达玛家庭中的部分成员,家庭和谐是摩梭文化的核心。

关于家庭:大家庭里妈妈不止一个舅舅承担父职

摩梭人称自己的母亲为”阿咪”(妈妈),所有中年妇女,不管未婚、已婚,是否生育,一律称作阿咪。比自己妈妈年纪大的称大阿咪,小的称小阿咪,摩梭人没有母亲与姨妈之间的二元对立,没有私有产权的唯我与嫉妒逻辑,天下母亲皆我母亲,众生子女皆我子女。

在泸沽湖,记者遇到了17岁的姑娘格汝永珍。她的家是一户传统的摩梭人大家庭,全家15人,”当家人”是家里最有权威的祖母,祖母有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再下面就是格汝永珍等六个兄弟姐妹。

格汝永珍告诉记者,祖母的二女儿是她的亲生母亲,摩梭人称为妈妈,对妈妈的姐姐和妹妹,分别被称为’大妈妈’和’小妈妈’。”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我们都是妈妈们的孩子,她们对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中,尊敬和孝顺大家庭中的老人是孩子们最大的职责,这种孝道对他有的妈妈和舅舅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孩子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孩子。格汝永珍的”小妈妈”今年40多岁仍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格汝永珍说:”她不想要孩子,因为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呀。”

也正是这种观念,摩梭人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泸沽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和明芳介绍,目前摩梭人的人口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只增加了36个人。”男掌礼仪女掌财权”是摩梭人大家庭的特色之一,都是由祖母或者家中最能干的女子充当”当家人”,而”舅舅们”则从事经商等活动,但舅舅们赚的钱都要交给大家庭的”当家人”进行统一分配,而不是交给他走婚的对象。舅舅们尽的责任也是给大家庭中的孩子们,而对他们的亲生孩子则在原则上没有抚养的责任。

在格汝永珍的大家庭中,孩子们的父亲都不住在家里,住在家里的是格汝永珍的舅舅们。格汝永珍说:”我有5个舅舅,一个舅舅到寺里当了喇嘛,平常就住在寺庙里。另外四个舅舅晚上”走婚”,白天都是住在大家庭里。在摩梭人的传统大家庭里,平常由舅舅充当父亲的角色,给孩子们以父爱。正因为这样,我们这里老人不必担心被抛弃,而孩子也可以得到超过普通家庭2、3倍的父爱和母爱!” 在摩梭人的传统风俗中,走婚的男方不能从正门进出,必须从女方家隐蔽的侧门进出。摩梭人人在感情上含蓄而传统,不象外界所称是“性解放”

摩梭人长到13岁之后,就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就算是成年人了,13岁的姑娘们就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花楼”(一般是一个单独的房间)。记者唐突地提出要看一看格汝永珍的”花楼”,她客气地回答:”这是我的秘密。”同是摩梭人的导游杨淑珍告诉记者,摩梭姑娘的”花楼”是不允许外人甚至家里人随便进出的,而是要留给她的心上人。杨淑珍说:”摩梭姑娘13岁举行成年礼后,不会马上走婚,而是先参加歌舞晚会等社交活动,认识中意者后,再恋爱,然后到18、19岁才开始走婚。摩梭人的感情大都是稳定的,所谓三年眉目传情、三年交换信物、三年谈情说爱,才能发生关系,绝不象外界说的那么随便。”另一名摩梭姑娘阿客达玛说:”其实我们摩梭人尽管在感情上很奔放,但是在性的态度上却是很含蓄和保守的,根本不象外界人传说的是什么”性开放”的社会。”记者问道:”听说你们摩梭人一生中有好几个走婚对象?”阿客达玛回答说:”在‘走婚’的男女中,一个摩梭男人一生中大都是只有一个女人,如果要换走婚的对象,也要在和原来的对象分手之后才会换,很少有人同时有几个走婚的对象。”记者继续问道:”外地游客是不是很多来走婚的?”阿客达玛告诉记者:”外来的游客很多是冲着走婚来的,总是好奇的问我们有几个爸爸,是不是没有爸爸,能不能走婚等问题,这让我们心中很反感。城市人想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山区放松或猎奇,而当地人利用走婚来招徕游客,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摩梭文化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东西需要宣传和被了解。”

格汝永珍告诉记者:”夜幕降临后,家中的舅舅们就出去了,去自己的‘阿夏’家,而姐夫也会来找姐姐幽会。没生小孩子前的走婚是秘密的,男孩子必须从后门进来,并翻窗子进入女孩的房间。对于晚上外面敲门声,年老的舅舅们是决不会去开门的,也不问是谁,主妇也不予理睬。前来幽会的小伙子要对上暗号后才能进入女孩子的花房。等到孩子出生后,认了父亲,双方才能正大光明地来往。”

穿着传统服饰的摩梭小伙。现在,每天晚上摩梭少女和小伙子都会为游客表演歌舞,商业大潮正袭向这个曾经封闭的地方

历史脉络。摩梭自称”纳”或”纳日”,为古羌族的后裔,古代为游牧民族,从青海一带放牧南迁,战国时期移至甘肃东南、川西北、川西南一带,后迁至川西南,后汉时称为”么些”。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摩梭人已在云南、四川交界的永宁地区泸沽湖一带定居1500多年。摩梭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部落社会、氏族社会,1253年忽必烈南下,改革为土司制度,后随藏传佛教的传入,逐步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统治体系。1956年云南宁蒗县实行和平协商民主改革,废除土司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至今摩梭人约有3万余人。泸沽湖位于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交接处,海拔2690.8米,平均水深40米,能见度达12米,是没有污染的高原淡水湖,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和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家庭结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母系家庭,血缘以母系计,财产由女性继承,子女永远和母亲居住和生活。家中舅舅负责宗教礼仪等活动,母亲掌管家里的经济开支,没有父系血统的成员,只有外婆、姨妈、舅舅、舅爷、兄妹等。家中男女实行分工,男的从事重体力活以及经商或副业,把经济收入交给祖母或母亲收存、支配,女人承担大部分农活、料理家务、生儿育女等。母亲孜孜不倦为全家人操劳,是家庭中最辛苦、最有责任感、最受人尊敬、最伟大的。家庭成员和睦、互敬互爱,家庭和谐是摩梭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尊老爱幼是其中的关键,摩梭老人所享有的尊重和孝道,是其他民族不能比的。摩梭人的家庭较外界更稳定,3000多年来他们很好地经营着自己的社会,现代人为何不能呢?–婚姻形态。摩梭人的婚姻把感情与柴米油盐的现实因素彻底分割,大部分人实行走婚制,男女双方没有任何经济纠葛。摩梭人讲究两情相悦,不存在母舅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外地人要在这里走婚,需要住很长的时间培养感情。男女青年相爱后,男子夜间投奔女子家借宿,第二天黎明返回自己母亲家参加生产劳动,即便他们永远相爱,生育了儿女也不举行婚礼,不成立新家庭,也没有共同的财产。孩子出生后,男方的母亲或姐妹会带着礼物去看望孩子,这叫认子仪式,孩子仍属于女方家庭,由舅舅抚养。摩梭人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社会问题。约束摩梭人婚姻的是感情、道德和佛教文化,大部分摩梭人感情是稳定的,是”单对单”的婚姻关系,绝不象外界传说的那样是”性解放”。25岁的阿客答玛这样解释:”几千年的佛缘,才造就几十年的爱人,死了就不再在一起了,所以双方都会很珍惜!”

房屋火塘。”家屋”是摩梭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指同一母系亲族成员居住的四合院式房屋,包括母屋、经堂、楞房和畜厩。母屋是家屋的中心点,座西向东,是家庭款客、议事、饮食、祭祀、敬神的中心部分,是一个摩梭人生老病死的所在地。母屋的门框门槛特别高,顶部相当低,必须低头鞠躬,才能进入,体现出摩梭人对母亲的崇拜,同时因为鬼不会弯腰,所以也不能进入。母屋内上访是锅庄和火塘,火塘上方供着火神与灶神,,下方是两根支撑房屋的木柱子,右柱称为女柱,左柱称为男柱,两根柱子必须取自同一棵树,女柱是根部,男柱是树梢部,象征家庭中男女同根同源、女本男末。很多摩梭人外出后,表示想念最多的是家中的火塘,摩梭人的火塘一年四季点燃,保留火种,全家最权威的老祖母就住在火塘左边的木床上,而床板下的柜子里一般存放着粮食和家中的贵重财物。

重要礼仪。取名:摩梭人生下孩子,要为孩子举行取名仪式,由达巴(摩梭本教的巫师)或喇嘛(藏传佛教的和尚)主持,男孩出生当天就要取名,女孩一般在第二天,孩子出生男性不得参与,摩梭人不过生日,认为那是母亲的受难日;成丁礼,摩梭少年13岁举行成丁礼,一脚踏猪膘肉、一脚踏粮食,代表一生丰衣足食,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裤子,表示即将成年,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对家庭负有责任,死后可进入氏族公墓,女孩子举行了成丁礼后可拥有自己的花房,开始谈恋爱、走婚;葬礼,摩梭人的葬礼隆重而繁杂,尤其是老年人的葬礼,除亲戚朋友外,全村人都会去吊唁,死者火化的前一晚,还举行歌舞晚会欢送,要为死者洗尸,口中放金银,手中持油灯,鞋底要刺穿,尸体要裹成婴儿在母体中的形状,出殡时要坐花轿,连同轿子一起火化,骨灰第二天送入氏族墓地。整个葬礼不允许家族女性参与。

道德、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关于男女关系,摩梭人不认为必须结婚生子才算是”真正的女人”,更不认为女人的幸福在于找到一个真心爱她的丈夫,认为女人不必依附男人;关于家庭,摩梭文化的核心不在走婚,而在于家族和谐,在摩梭人中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价值观;关于父亲,摩梭人对于”父亲”的认知一直被外界误解,其实摩梭人承认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的父亲,只是不和父亲一起住,因为母亲为本、为源、为骨,而父亲却随时有”流走”或”外出”的可能;关于家族,摩梭人认为家族情胜过夫妻爱,因为激情会转淡,朋友会出卖你、情人会变心,即使有结婚证的丈夫也不能保证什么,摩梭人心中真正的归宿,是母亲的家,这才是最牢固的避风港;关于感情,摩梭人不欺骗、不独占、不嫉妒,在两性感情上崇尚独立人格,男人不会认为自己占有女伴,女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属于男人,彼此关心不上锁,更没有经济利益上的纠葛

世世代代的摩梭人生活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这也是她们的母系氏族社会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绵的大山仍然将摩梭人隔离在尘世之外。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批北京来的学者要研究摩梭文化,从丽江出发步行十几天才能到达泸沽湖。而现在,从丽江出发只需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来到泸沽湖,去年到泸沽湖的旅游者达到25万人次。纷至沓来的游人给摩梭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摩梭人带来了困惑和痛苦。

泸沽湖风景区核心区的村庄叫落水村,25岁的阿客达玛由于非常能干,开了家庭客栈和餐馆,加上村里经营收入的分红,按照阿客达玛的说法,家里的生活条件”好到不能再好了”。

美丽的摩梭姑娘差错和来这里旅游的外地小伙结婚并已生下孩子,越来越多的摩梭人和外界通婚,私有财产和观念正在解体,摩梭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丽的摩梭姑娘差错和来这里旅游的外地小伙结婚并已生下孩子,越来越多的摩梭人和外界通婚,私有财产和观念正在解体,摩梭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种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富足了,但是带来的其他变化也让我们感到痛苦。”阿客达玛评价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摩梭人时,表达了她这样的观点。

阿客达玛说,首先是感到一些摩梭人的私心和名利心开始膨胀,这都是跟你们外面来的人学会的。而由于考虑个人私利的多了,一些摩梭人的大家庭面临解体的风险,年轻人开始有了”分家”、”过小家”的想法,这在以前的大家庭中是根本不被允许的。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原来没有私有财产观念的摩梭人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攒私房钱,也许再过5、6年,摩梭人传统的大家庭就会解体。阿客达玛感到十分困惑,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电视和外来游客学会了很多不好的东西,电视天天在放吃醋、情杀、嫉妒、第三者等等,这些观念和我们摩梭人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但开始在一些年轻人当中”传染”。”如果没有外来文化,我们摩梭人不可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但如果因此失去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摩梭人会在以后越来越多地迷失自己,这是我们最害怕看到的。”记者采访到的许多摩梭人这样评说。好在从现在来看,除了落水村等少数几个摩梭村庄外,大部分摩梭村庄还没有被旅客所惊扰,仍然保留着他们的传统的文化。就是在落水村,大部分摩梭人还是愿意保留着原有的传统,不愿意被外界所改变。

很多游客在感受神秘与浪漫的摩梭文化的同时表达了也他们的同样愿望,希望现代文化的脚步并不能真正改变摩梭人的那份特有的传统,因为只有保持着这份传统,美丽的泸沽湖、神秘的摩梭人才会永远对外界充满诱惑,她自身才能永远保持着那份魅力。

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强迫,也不驻重门第、身份和地位,选择上较为注重对方的才干、人品、外貌等。“阿肖”关系的建立较为自由,一般多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转山转海等节日中建立,大多以女方的爱憎来取舍,男方向女方赠送头巾、衣物、糖果等,如果女方乐意接受,便可建立“阿肖”关系。

“阿肖”关系的建立比较自由,解除也很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觉得感情不好、性恪不合,任何一方都可以结束这段婚姻关系。只要给对方一个提示,或长期不来往就算解除婚约。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