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力阿拉蕾CP到底是粉红炒作还是淫者见淫

董力阿拉蕾CP为什么被“变味解读”?阿拉蕾童言无忌还是娱乐综艺缺乏社会边界意识
那么,董力阿拉蕾CP被“变味解读”的锅又该谁来背?表面上看,董力和阿拉蕾“责无旁贷“。

阿拉蕾在节目中说“等我长大了妈妈就把我嫁给你了”。正是此言,引发部分自媒体和微博开始反思董力阿拉蕾CP。

10月28日,董力接受优酷《全娱乐早扒点》采访,提到“撩妹”、“理想女朋友类型”时,全都回答阿拉蕾。董力接受环球娱乐网采访时,还声称自己还年轻,不想考虑结婚生子的事情,要多玩几年,并不止一次地说要等阿拉蕾长大。

对于上述言论,媒体普遍认为阿拉蕾的所做所言可以称之为“童言无忌”,然而董力却很容易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乏媒体评论认为,董力多次谈及“择偶标准”居然就是阿拉蕾,违背了一档亲子节目的初衷,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我的理想型只有阿拉蕾”,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盖章认定猥琐和恋童。

这种质疑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董力也曾回应过,“很多情景并不像节目中呈现的那样,都是有编导姐姐在身边的,我们只是父女关系,清者自清,希望类似的谣言可以止于智者。”

说到底,“养成系”父女大受欢迎,观众爱看,说明这就是许多观众的一致口味。猥琐恋童当然不是他们内心的写照,但是看一对高颜值“父女”,在节目粉红CP的包装下发狗粮,却又无比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似乎这样一来,带有不伦意味的CP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可惜,孩子和嘉宾分不清什么是亲情什么是CP,栏目组未必想让观众分清,社会舆论就更分不清。

该启动幼童保护意识的时候,社会意识被甜蜜粉红所裹挟了,大众都不觉得这一切有什么问题;当社会启动反思的时候,又轻易将责怪的矛头指向了这对“父女”——当娱乐显失边界,社会反思众声喧哗失去方向,这样的反思,又能有多大价值?

如何守护董力阿拉蕾和孩子们?愿综艺有边界,社会有反思,孩子依然有童心

媒体镜头曾记下了这样的一幕:董力、阿拉蕾现身机场,似乎刚结束最新一期节目的录制。董力满脸胡渣,戴着墨镜也难掩憔悴,阿拉蕾则依偎在爸爸肩上。

起初董力还只是单手抱着阿拉蕾,没想到父女俩人气爆棚,粉丝越来越多。为防止宝宝受到惊吓,董力把阿拉蕾紧紧搂在怀中,并用衣服遮盖进行保护,大手还轻抚着阿拉蕾的头,初显成熟爸爸的模样。

这样的一幕,多么温暖贴心,哪里和龌龊恋童癖有一丝关系?可是这对“父女”如今却难免深陷这场围绕他们展开的社会大辩论中。

可这一切究竟该责怪谁呢?所谓淫者见淫,淫者的存在必然导致风险的存在。可是观看这档节目的受众大多也是冲着看萌娃去的,大多数网友还是带着善良美好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对CP。这个锅,不应该由大众背。

而对于节目组来说,出现眼前的争议也未必是其所愿。即使从功利角度考量,对于芒果台来说,也必然要考虑《爸爸去哪儿》IP的核心价值。而以一场赢取点击率为目的的炒作,再度引发社会争议,影响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符合芒果台的现实利益。

可是为什么这场争议,还是在各方的合力之下推进至此?不得不说,现在这种糟糕的综艺环境,有些是观众们自我选择出来的,观众的需求引发了栏目组的迎合,节目的CP制造又强化了观众的需求,最终当节目社会风险不断放大,又引发了一场社会之镜对娱乐的反思。

可如果说是因为缺乏社会意识、对粉红CP风险判断的低下,让观众选择了追捧董力阿拉蕾CP,那也是因为观众们长期在缺乏社会意识的综艺环境中,已经失去了对综艺社会风险的感知能力,才会轻易掉进栏目组设置的粉红陷阱。

在争议中互相指责,有意义吗?任何人都知道,丢锅比赛当中,不可能有赢家。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既要守护董力阿拉蕾宝贵的父女情,也要保护观看节目的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因为节目失去对社会少数邪恶人群的防范之心,更要让社会之镜倒逼综艺反思,为董力阿拉蕾这类CP设置防护网。

芒果台说不支持“变味解读”,可仅仅只是发声没有用,更需要在节目中,主动放弃将《爸爸去哪儿》拍成《我们相爱吧》。董力阿拉蕾父女组合本来温暖窝心,可是这份真情绝不应被CP炒作利用,成为娱乐综艺的不良示范。

就社会大众而言,这一次,网民真不是上纲上线,而是值得点赞的社会集体反思,但反思也需要有反思的边界,质疑的潮水不应该涌向董力阿拉蕾,而是综艺CP炒作。

没有一个孩子应该为成人世界的娱乐买单,董力阿拉蕾CP争议之后,愿综艺有边界,社会有反思,而孩子依然有童心。谁也没资格,将阿拉蕾对董力说出的“等我长大了妈妈就把我嫁给你了”的童言稚语,变成孩子未来的沉重包袱。

有空的时候,我们聊聊娱乐圈。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damovie

1 2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