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任一周年,生娃的速度并没有火箭式增长。数据上有一定的攀升,可是与预期差的太远,生不生不是问题,抚养成本才是大问题。某种意义上,过去一年的出生率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那些年的“围堵释放”,有短暂的增长,并没什么太多意外。不过,长远来看,要想有人口的迭代增长,似乎平衡“抚养成本才”才是唯一的出路。
相关部门已经释放口风,承认因高房价加重经济负担等原因,一些家庭在生二胎上存有顾虑。“这一点”在过去长时间内,大众舆论一直在调侃,可是主流媒体“闷声点水”,基本上不敢轻易戳破。
作为一个“特殊时代”孩子,要不是父母年轻时贫乏,或许是应该有个妹妹,才应该符合那个时代的“样板”。当然,更重要一点,我是个男孩,才能在传宗接代的封建文化里侥幸生存。毕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女孩确实不被“喜欢”,甚至一出生就被“抛弃”,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近些年,有所好转,但是骨子里的习气,还没有彻底清除。
“全面二孩”之前,只能生一个,所以男孩会被“首选”。长期的人为性别选择,让男女比例也失调了。主流媒体为了迎合大众情绪,隔三岔五就弄个大新闻出来。都明白怎么回事,可是就是不敢往主坟上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都穷,却也都想生,无差别的苟且状态,并没有让生蛙有什么太大压力。老人们总说“穷家穷养,富家富养”,可是这么一来,孩子的人生从起跑线就落下了。所以,这一代人不甘心,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拼一次爹”,不然就坚决“不生”。
讲真,苟且生活所带来的“避孕意识”,比那些强制的“政策”管用多了。很多年轻人担心怀孕,搞得“性生活”都充满了焦虑,就怕不慎怀孕,堕胎还得花钱,真是一穷毁所有。再加上,近一两年,整体经济比较疲软,生娃的欲望同样也萎靡了。
感情上都逃不了现实的问题,生娃这件事情就更不用说了。在生活成本日益加重都市里,尤其比较明显。孩子的支出成本占据了整个家庭的主要部分,父母即便可以苟且的活着,可是孩子就是不能怠慢,整个社会已经形成这种归属逻辑,没办法改变,没办法逃脱,所以才出现了“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的毁灭性三观。
虽然已经承认“高房价”是碾碎生娃欲望的领衔因子。可是我们也否认不了,在很多领域上,大众的的生活成本都并不低。贫富差距的趋势越来越大,也导致,富人家人丁兴旺,穷人家人气稀薄,虽然,我们老强调家庭平均出生率,但是,想想这些实际的情况,“平均的数据”除了能说服政策是有作用的,对于苟且的大多数并没什么卵用。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