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假装有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当前除了拥有房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还要担心养老退休钱不够,金钱在这个物质日渐丰饶的年代,反而成为紧箍咒。其实这并非中国独有现象,而是全球性心理状态,暂时无药可救。

在物欲泛滥,消费主义成为显学的当下,贫穷与富有似乎只有一线之隔,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消灭了赤贫阶层,数十亿国人走向温饱,小康,富足的生活大道,“勤俭节约”观念日渐尘封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纸堆里,人们集体出现了“炫富”观念,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

当下,我们集体热衷于投资理财,买房买车,买新款iPhone,环球旅行,以及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如果不买点东西,似乎就会落后于整个时代,没多少人再愿意死守那些“勤俭节约”古训,集体无意识“假装有钱”。

美国商业媒体《Business Insider》日前刊登一篇《Too many people are pretending to be rich》,解读节俭习惯为何会在当代消失。

作者 Trent Hamm认为父母那一代有退休生活能够自给自足,也有需要仰赖儿女资助的情况,而能够自给自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年轻时没有“假装有钱”。

他说父母退休后能够自给自足,是因为他们年轻时非常节省,因为没有选择,所以靠微薄收入生活也能轻松自然。

但现代人没有未来储蓄观念,最大原因是人们宁可在当下享乐,比如买房、买车、消费性商品等,且这些花费都优先于储蓄。人们永远都在最不重要的事情上花钱,而不是存退休金,还有人们生活要比实际收入所能表现出来的更有钱。

“假装有钱”可能是让别人对自己有印象,即所谓“聚光灯效应”,有些人是为了取得“零售疗法”,花钱让自己觉得好受,还有些人是受到媒介影响购买欲望。

Hamm建议解决聚光灯效应,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让自己不再需要靠外在装模作样。

摆脱零售疗法,解决方式是寻找其他的情感出口,以及改变媒体收视习惯,少看一点电视,让看书取代充满广告杂志。

还有一些人是受到朋友与邻居的影响,使花钱习惯改变,企业家吉姆·罗恩名言,你是最常待在一起的那5个人的平均水平,解决方式是重新找社交圈,与不那么爱花钱的朋友相处。

Hamm指出,他曾经也做出“假装有钱”行为,但他改变之后,没有被剥夺感,反而觉得很平静,“假装有钱”可能当时感觉自我良好,但很难持续,几年后,留下的只有沉重的压力,以及有限的选择权。

可能会有人宁愿在年轻健康时活在当下,也不要存钱为年迈且不健康的自己,但Hamm认为时代变化太快,就业选择也在变化,很难预测 20 年后会如何,存钱不是确保自己退休生活,而是避免自己往后几年突然失去工作无以为继。

Hamm的观点似乎偏保守,但足以发人深省。“假装有钱”除了透支我们有限的金钱和精力,还有若干年后的退休福利。然而当下的人们很难做到“不假装有钱”,都担心稍微跟不上时代发展,就会被社会无情淘汰,攀比奢靡之风日盛,每个人都沉湎其中,难以自拔。

“双十一”带来新一波的物欲高潮,只是当下社会的缩影,这也是尼采口中的“时代病”:

商业成了文化的灵魂,人的机器化和文化的商业化使时代以平庸为特征。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平庸,便急于用讨人喜欢的外表来宣传自己,推销自己。

尼采认为,想要治好这种病,需要一两百年。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站点公告

外教招聘 签证办理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