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挥泪斩国企 新一轮下岗潮迫在眉睫

“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煤炭的价格比土豆还便宜。”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让素有煤炭大省之称的山西深陷困境。目前,山西煤炭行业呈现‘两升一降’局面(产能和销量下降、价格下降,库存上升),让该省五大煤炭集团苦不堪言。据悉,2015年山西省整个煤炭行业亏损达94.25亿,有的集团延期发放工资3亿多,涉及2万多员工。

在今年两会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长李小鹏表示,要推动煤炭国企的结构性重组,推动煤炭国企分离办社会的职能,另外,还要推动煤炭国企的内部改革,让国企能够焕发生机。

据陆媒报道,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首要任务包括化解产能过剩,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此外还明确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1人民币折合约0.1535美元)资金用于化解“僵尸企业”过程中职工分配安置。据人社部透露,今年拟裁员人数180万人,钢铁和煤炭领域为重点。

国有企业是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的“重灾区”,不仅裹挟着众多经济资源,更对金融系统形成捆绑。其中,“大僵尸”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中。数据显示,中国沪深两市近300家僵尸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中,这些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高达2500亿,并获得政府各种补贴,对其他企业形成严重的挤出效应。

鉴于此,所谓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针对的正是国企。不过与私有化提升效率的路径不同,通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大型国企合并成巨无霸,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有分析指出,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产能过剩的出清,推动行业企业间兼并重组,形成实质性的行业卡特尔联盟,提高其对行业产品价格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力,并借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形成跨国企业集团,反哺国内。这也是推动亚投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

多年来,中国社会和学界围绕国企改革的纷争不断。在众多权威学者看来,国企部门是恶化市场环境、扭曲资源配置的根源。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部门依靠资源垄断享受着暴利,加重了社会生产生活负担。并且,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基本朝国企部门倾斜,重大基建工程项目基本由国企主导,不仅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而且所促发的通胀更侵蚀民企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在很多竞争性领域,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国企,更直接与民企展开激烈竞争。资料显示,华润在啤酒领域通过兼并成为龙头;中粮更是谋求所谓的全产业链而在多领域大肆收购,如番茄酱领域并购新疆屯河、在牛奶领域并购蒙牛和雅士利。作为中央粮食收储机构的中储粮,拥有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后,竟在小包装食用油和大米等多领域直接切入市场。

中国最具有争议的经济学家,前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曾指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类似皇帝和大臣下棋,每次大臣都不敢赢。现在是太多的民企不敢赢。

另外,在多年席卷全国的房地产投机浪潮中,也清晰闪现着国企的身影,并且,国字号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卖家。据悉,中国去年前11月成交的住宅土地总价地块前50名中,有29宗地块由国企或者国企参与获得,占比过半。2015年全国排名前50宗住宅地块合计成交土地金额为2,449.15亿,其中,国企参与的29宗地块的成交额高达1497.2亿,占比达到了61%。并且,随众多国企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担当重要角色,通过参与民间高利贷的方式谋取暴利。

因此,从常规来看,唯有打破国企垄断,放开市场准入条件,降低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并推动金融市场改革,让银行资源朝民企领域倾斜,市场环境才能得到显著改革,真正拓展民企的生存空间。但这背后涉及到政府权力控制的问题。所以,美好的理论很难转变成现实。

多年以前,包括张维迎、谢国忠在内等经济学家,建议将国企股票划分给民众,使其分享改革红利。这的确是一个睿智的建议,或者说,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

因为,内需严重不振是制约中国经济的顽疾,如果将国企股权划分给民众,并改善资本市场环境,让专业投资机构成为市场投资的载体,这样一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普通民众能获得一项长期收益。并且,通过财产性收益,社会内需能够得到很大提振。但这将深刻改变目前利益格局,不符合中国现实环境。

所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这对政府勇气和魄力构成考验。归根结底,经济能否转型成功,关于到政府利益取舍和权力让渡的问题。只有市场垄断被打破,转变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中国内需才能真正得以提振,市场信心才能得到有效逆转,否则,人民币汇率难以企稳,实体经济也很难得到实质性改观。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