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操场背后有黑作坊 黑幕还能有多深

中国许多城市的学校的塑胶跑道被报道称为危害学生健康的“毒操场”。昨天(6月2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又揭露制作像垃圾场工业作坊用工业废料做操场。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操场被传“有毒”受到社会关注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该学校进行了检测,其后公布结果说,该校除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外,其余教室空气和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之后,新华社发出《痛定思痛!新华社五问校园“毒跑道”》的调查报道。新华社报道受到公众喝彩,认为官媒开始反映民众关心的问题,没有做官样文章粉饰太平。央视调查“毒操场”背后的原料和生产黑幕是中共官方媒体进一步深入报道了这个受到公众持续关注的问题。

周三晚间,中国教育部回应“毒跑道”问题说,对相关责任人将“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揭露黑作坊

央视报道说,北京平谷区第六小学2016年5月竣工的面积1700米的塑胶跑道投入使用后,学校一些学生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

报道调查了施工单位。据说,“塑胶跑道”的原料取自“废轮胎、废电缆”。施工方把塑胶颗粒混合胶水后铺设成塑胶颗粒跑道。制作技术含量并不高。

工人私下对记者透露,在河北省有几十家生产这种塑胶跑道原料的企业。调查发现,河北和河南一些地方回收包括废旧电缆、废轮胎等物资。塑胶跑道的原料就是成本很低的废轮胎和废电缆的碎粒。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操场施工会使用许多种成分的塑料颗粒。

在操场施工过程中,塑胶颗粒同胶水混合后进行铺设。颗粒与胶水的比例由工人凭感觉掌握,并没有什么标准。施工方自己都认为塑胶垃圾和胶水混合后是有毒的。

央视报道说,这类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这类危及人体健康的产品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没有标明产品成分名称和含量,没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也没有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另外,报道认为这类塑胶原料作坊生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过程中没有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岂止黑作坊?

央视报道曝光了“毒跑道”背后的黑作坊后,《财新周刊》记者于达维发表博客文章说,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说,挖出了毒作坊,并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

他认为央视报道转移了公众视线,“毒跑道”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有关当局不作为和渔利自肥,诸如各地教育部门的塑胶跑道招标问题,国家对于塑胶跑道的标准缺位。

作者质疑:为什么《废旧轮胎回收管理条例》起草了那么多年都出不了台?他认为,中国废旧轮胎回收行业若有足够规范,黑作坊未必会有存在空间。

他还说,这些没有厂名厂址、没有相关使用说明、没有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证的劣质有毒的塑胶跑道能被中小学使用,批准程序如何?事发后教育部门调查组又是如何作出合格结论的?

自北京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毒跑道”危害学生健康成为报道焦点后,学校已经停课整改。昨天的报道说,上周五学校操场已经被拆除,学校已经复课,但许多家长仍然担心学校空气质量,复课到校大学生并不多。

有家长对记者说,对学校操场还是不放心,并认为学校对整治操场不够公开透明,仍未明确告诉家长拆到了什么程度、之后怎么办,而且拆除之后没有进行进一步检测。

数月来,在北京、四川和浙江等地学校都有“毒操场”问题受到媒体关注,现在各地学校纷纷拆除或停用“有毒操场”,等待当局出台相关的新标准和条例。

和以往的“毒奶粉”、“郭美美”和最近的“雷洋事件”等舆论热点问题一样,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毒操场”舆论波澜是对相关主管部门的公信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官方媒体引导舆情能力的考验。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