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做自己 为什么不可以做做别人

王尔德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这话不通,别人都在做自己,所以做别人才有意思嘛。

我就时常有做做别人的冲动:

幼儿园时羡慕同班女同学青青,每天想念隔壁托儿所工作的妈妈哭得梨花带雨特别迷人,于是我也如法炮制,制造了一起“情深深雨蒙蒙”的情景剧,在午间休息时嚎啕大哭,赢得了同学们和老师的关注,别看我哭得肝肠寸断,其实心里可得意了呢;

初中时特别喜欢班上一个英气逼人的女生,试着剪了短发,穿上T恤,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帅;

外教口语课让我们演小品,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傻子邮递员的角色,在表演中装疯卖傻,任性撒泼,十足地过瘾,还被外教点名表扬了一番演技出众;

其实不只是我,很多名人也喜欢做别人: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化装成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竟无人发现,并受到了热烈欢迎。暴露了国防系统的薄弱和徒有其表的官僚体制;

另一个英国作家奥威尔假装成一个流浪汉潜入贫民区,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收集到一手的写作素材,写出了《巴黎伦敦落魄记》。

做别人简直酷毙了,你可以暂时不做自己,而是用别人的方式思考、像别人那样行动。这就相当于你在游戏里cosplay一个角色,你被赋予了另一种人格、年龄、背景甚至性别。当你在做别人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生体验。你会了解到别人是怎样看世界的,以及别人是怎样看你的。

在“做别人”时,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原来的认知是不完整的,你会发现另一种人生是可能的,他人是可以理解的,而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有所不同,有所改变。这无疑是自己性格的一次突破,对人生观的一次补充。

我所说的“做别人”,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是一种充满冒险精神的人生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大流,不思进取,在人堆里泯然众人。

要知道,在别人眼里,你也是别人,想想看,在这个充斥着“别人”的世界里,你一直在封闭地做自己,是不是感觉像白活了一样?你站在自己的房间里,猜想着别人的房间大致是什么样子,远不如你亲自住进去来得深刻。这就像去迪士尼乐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种体验。你的参与是为了从体验中有所获有所感,而不是坐在家里空想“大概就是一些天上飞来飞去、地上跳来跳去的游戏吧”。玩过和没玩过,感受是不同的。唯有投入其中,才会明白个中滋味和道理。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成为一句无力的空话的原因。除了“想”,还要“站”,“做别人”是去“站”,这不是随便一句“换位思考”就能做到的。

往往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就产生于人人都在做自己,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彼此体谅。而“做别人”其实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给了你一个契机,去走进别人的世界,用身体力行、用想象力、用自己的智力去实践,代替毫不费力地空想,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那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做自己”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并不是躺在沙发上,两手一摊就是在做自己,那只是懒惰的借口。做自己的人往往要更积极地去揣摩别人,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并理解其深层原因。真正的“做自己”,是不断去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站到自己之外去看自己。

在你站到自己之外的时候,你就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做别人”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弄清楚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时的“自己”,已经不是你之前不自知不自觉的自己了。

因为我们常常不理解别人,所以才要体验一下“我是别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自己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变成别人”才是挑战极限的事情;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潜能未被开发,所以才要从角色的转换中挖掘自己的可能。最终我们都无法成为别人,“做别人”说到底还是为了“做自己”。我想这就是“做别人”的意义所在吧。文 | MENG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