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须用一场恋爱 证明自己的伟大

虽然理性上的判断是分手,但因为内心已经把自己定义为“拯救者”,所以情感上无法接受这样矛盾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合理化地为自己的坚持找到借口,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我的朋友G小姐,虽然一方面认为男朋友混蛋,但另一方面又会把这些归咎于没有人爱他、理解他,甚至会帮他找到成为一个“混蛋”的理由,可能是童年家庭生活不幸福,可能是事业上的挫败等等。

这些理由让拯救者更加心疼对方,也为她自己的付出找到了义正言辞的理由,就好像改变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离开他就是无情无义。这也是拯救者给自己拷上的道德枷锁。

心里装的都是待拯救的他人和一个虚假膨胀的伟大自我,已经顾及不到真实的自己正陷入深渊。

这样的“拯救者”角色设定也会弥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就像我的朋友G小姐,她现在所处的团队危如累卵,除他以外的成员都是一副混世的态度在对待工作,五人团队中,真正有作为的只有她一个。

项目几乎靠她一个人在推动,全组的绩效也靠她一个人在撑,她虽然经常会抱怨团队分工不明晰,其他同事不给力,但言语中又总透着一点得意,因为只有她有能力来改变团队的工作局面,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一次次地力挽狂澜给了她极大的满足,让她觉得价值感十足。

所以,她宁愿加班加点工作,情愿扛起其他人的负担也要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才是她能找到极大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的地方,尽管她可能做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付出。

其实,这样的拯救者是很可怜的,他们把自己架在了神坛之上,无法动弹,除了经受苦难修成正果,他们别无选择,这是他们认定的“命”。

而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养成独立人格,才更容易陷入糟糕的关系中,才会心甘情愿去扮演这样劳心劳力却难得善果的角色。

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更倾向于从他人身上、从依存关系当中去寻找和完成自我。他们获得安全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来源大多是外部的,推动他们自我成长的契机也必定是外部的变化,而不是内心深处的呐喊。

他们骨子里刻着一个衡量自我价值的公式:他人肯定+外显成就=自我价值。然而,这个公式却是不对等的,它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成长。

丧失独立人格的人用所有外化的标签替代了内在标准,即便他们已经有众多优秀的品质,但没有他人认同或没有通过这些品质获得外在的成就,他们便不会认同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并且他们也会过高估计自己,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改变他人的,甚至是无所不能的。

1 2 3 4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