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困惑:唐朝的天下不完全是打下来的

隋末乱局,不单单是中原乱局,隋朝是包含中原、江南岭南和部分草原的大一统王朝。因此,唐朝全面取代隋朝具有三重维度。

第一重维度,中原逐鹿。

李世民是这项使命的实际承担者,他的对手是卷入中原大混战后奄奄一息的几股割据势力,其中,王世充与窦建德因唐军介入而仓促结盟。

李世民的5万人兵临洛阳城下,王世充拼凑3万人抵抗,这3万人,一定是打柴都有限制的军民。而就在2年前,王世充集结了官军主力10万人,瓦解了李密30万人对洛阳的进攻。

李世民在围困王世充之际消灭了前来驰援的窦建德,战绩是杀敌3千人,俘虏5万人,如果这一数字没有谬误,那么窦建德率领的援军完全不在状态。而就在1年前,窦建德的军队打败过隋朝最为精锐的“骁果卫”。

史官对中原逐鹿的描写格外详细,此时李世民屡建战功。

第二重维度,平定南方。

李靖是这项使命的实际承担者,他的对手是地盘广大的萧铣,萧铣乘唐军北上蚕食唐朝南部领地,最初,李靖的任务带有防御性质。

李靖在不熟悉水战也不适宜水战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果断发起一场水战而一战成名。李靖出人意料先征服了江南,后安抚了岭南。

史官对平定南方的描写比较粗略,平定南方过程中没有出现激烈战斗,萧铣的大部分生力军不战而降,这才是真正的“降唐”。

第三重维度,防御北敌。

疑似李建成是这项使命的实际承担者,他的对手是东突厥,东突厥可汗们通过操纵中原军阀混战获取了巨大利益,唐朝崛起,他们不会乐见其成。

是时,处罗可汗取代了始毕可汗。就在李世民率军5万人挺进中原之际,处罗可汗正在谋划全面南侵。

东突厥构建起强大的北方联盟,加盟者有奚、契丹、靺鞨等部族,还有中原北部两股割据势力。根据处罗可汗安排,北方联盟分4路大军南下,史官曾经描述东突厥“控弦且百万”,据此推算,4路大军的每1路约25万人。

是时,唐朝的总兵力不少于20万人,唐军进入关中就达20万人,后来战争损耗与招降纳叛同步进行,总数应该只增不减。已知李世民东进中原带走了5万人,已知李靖奔赴南方没有带走关中军队;还有不少于15万人的唐军主力可供唐高祖调用。

史官没有交代不少于15万人的唐军主力由谁率领,部署在哪里,可以排除由54岁的唐高祖亲自率领。

北方联盟的4路大军中,处罗可汗亲自率领的1路鞭指并州(今山西文水以东),李建成是距离处罗可汗最近的唐军首领。

是时,李建成已被立为唐朝太子。关于这位太子,史官只留下了7个字,“镇蒲州,以备突厥”。

蒲州(今山西永济以西)位于并州以南,两地之间曾为古战场。

公元620年深秋,这片古战场上又是杀气逼人,两大势力南北对峙,历史吊诡之处在于,这一次,这片古战场上居然无战事,史官留下的唯一有价值信息就是处罗可汗病死了。

史官隐瞒了什么,今天的人们无法知道。

处罗可汗死后,颉利可汗继位,颉利可汗貌似没有能力继承兄长的未竟事业,继续南下征服中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李建成太子离开蒲州后的移动轨迹如下。

公元621年讨伐稽胡(今陕西北部),稽胡原来是隋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后来臣服于东突厥。

公元622年剿灭刘黑闼(今河北中部),刘黑闼是李世民在中原碰到的最大麻烦,刘黑闼一度战败,得到东突厥的资助后又卷土重来。

公元623年屯并州(今山西中部),备突厥。

公元625年往幽州(今河北北部、北京至天津),备突厥。

李建成太子的移动轨迹,基本上解释了不少于15万人的唐军主力由谁率领、部署在哪里的问题。

李建成太子似乎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迟滞极为强大的草原势力乘着中原的极度混乱而大举南下,在“五胡乱华”期间,类似的大举南下屡次惨烈的发生。

唐朝的勃兴,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唐朝的“天下”不完全是打下来的,在隋末群雄纷争的混乱中,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更为清明的统治,可能这是基于李渊的政治经验,唐朝的统治者还提供了对全境子民的庇护,可能这是基于李建成的战场运气。这种政治经验和这种战场运气,可能又因史官的故意隐匿而不为人知。

1 2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