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威武不屈到底值不值

文/赵汗青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他不辱使命,历经磨难,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誓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威武不屈。苏武始终忠于祖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正气,谱写了一曲巍巍中华铸忠魂的慷慨之歌。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今天重读这段历史,再次被苏武的精神感动。苏武的英雄事迹集中表现有三:一。“见犯乃死重辱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两次欲以身殉国,忠贞不二。

二。虽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两次拒绝劝降,威武不屈。

三。北海牧羊,矢志不移、气节不改。其中最使我们感动的有两点:一是李陵劝降。李陵原是西汉名将,擅于用兵,曾以五千步兵对抗八万骑兵。后与匈奴激战,被擒,投降匈奴,并被重用。

当初他与苏武同为侍中,交往深厚。闻知苏武受困,他前去劝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推心置腹。然,苏武坚持守节不屈。李陵见苏武如此忠诚感叹到:“唉,真是义士啊,我李陵和卫律的罪恶滔天哪。”遂泪如雨下。

二是北海牧羊。朔风凛冽,风雪弥漫。冰天雪地中,苏武手持汉节,伴冷月,听笳声念故土,思亲人。泪水涟涟,痛不欲生。生与死的选择,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冲突而独处北海备受摧残那才是遥遥无期的消磨意志的酷刑。为了活下去,苏武躺在冰窖里,一把雪和着满嘴毡毛一起咽下。

读到此处,会令人潸然泪下。守节固然重要,生命又何曾如此,掩卷长思,会令人深深地被苏武打动。然而与此同时却让我们产生一个问题,苏武如此忠贞究竟有没有意义?他的这种不惜自残以固守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去颂扬?李陵在劝说苏武时说:“苏武啊,你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自找苦吃,你的忠诚大义谁能看的见呢?你长兄苏嘉仅仅因为扶车下殿阶时不小心撞断了车辕,竟被指控犯了对皇帝大不敬之罪,而仗剑自刎。你弟弟孺卿因为未能缉捕到逃亡的宦骑而被迫服毒自杀。你母亲因为无法承受接踵而来的丧子之痛而与世长辞。你妻子因无法承受生活的苦难而被迫改嫁。你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今也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由李陵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苏武付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牺牲掉的是整个家族。如此这般地去维护、捍卫一个刻薄寡恩高高在上的汉天子,这是不是愚忠呢?今天我们将苏武塑造成一个公而无私的英雄形象,其实当初苏武还是有着他的动机的。那就是“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忠贞不二,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要肯为集体牺牲自己。我们惟独没有说为谁而忠。我们惟独没有重视人之为人的那种个体的尊严。毕竟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苏武,我感到一种痛。

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苏武就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吃着野鼠、啃着野草,艰难地活下去,希望还有那么一天,能重见曙光,返回大汉的国土。

1 2
本文由网友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详见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